漁電共生建構養殖新模式創造高產值 產經.財經焦點:2018-09-03

「漁電共生」可提高養殖產能與效益。圖/台鹽綠能提供
「漁電共生」可提高養殖產能與效益。圖/台鹽綠能提供
分享

台灣於1950年水產養殖佔世界養殖總產量4%,贏得「養殖王國」美稱。近年來因場域缺乏完善維護及整體規劃,導致產業逐漸式微、養殖產量不如以往等狀況。政府積極推行再生能源政策,期望透過農業用地發展太陽光電相關計畫,改善漁場環境,再創養殖漁業風華。

台南市擁有全國最大的養殖用地面積,日照強度高、時間長,發展太陽光電發電具有絕佳優勢。然而,近期有部分業者在七股地區收購大量土地,欲進行土地變更,恐造成養殖業者喪失工作權及農地流失等問題。台南市政府指出,台南是台灣重要養殖漁業生產區,其中七股漁塭面積高達4,757公頃,為維護實際從事養殖業工作者權益,確保優質產業環境,迄今尚未核定該區任何一件相關漁塭設置光電案件。台鹽綠能提出漁塭結合再生能源的「漁電共生」新經營模式,期藉由漁電互利共享共構共存,改善漁場環境、確保養殖業者權益、並有效增加收益,逐步推動漁村產業轉型。

台鹽綠能說明,「漁電共生」是將養殖漁業與綠能結合,秉持「農地農用」及「一地多用」原則,以規模化養殖農業結合太陽光電,兼顧養殖漁業及綠能發展,在不影響養殖經營的前提下,在漁塭塭堤上建置太陽光電設施,對於水域的遮蔽比例不超過三成,維持養殖產出,避免「真種電假養殖」。養殖業者還可藉由綠能資金之挹注,整理、改善養殖場域,未來更可引入優良養殖方式及農產品履歷管理模式,提高養殖產值與效益,減少大量養殖成本,創造漁業與綠能雙贏。

以室外養殖場為例,夏季可運用地面型太陽光電設施抵擋部分烈陽,避免養殖池過度蒸散,在冬季寒流來時,能架設防風帆布保持池水溫度,減少養殖物死亡的現象,且為掌握漁塭狀況及太陽光電案場的安全,案場內會架設智慧環境監測及保全系統,監測環境氣候、溫度、水質等重要指標,例如水質發生變化超過正常指標時,可以提醒養殖業者與太陽光電業者追蹤調整。透過綠能資金的投入,亦可替養殖業者整固常年崩塌的漁塭塭堤,改善養殖場域。

據曾參與社區總體營造、農村再生計畫12年的篤加社區總幹事邱英哲觀察,目前漁村人口嚴重外流及高齡化現象,養殖產業經濟式微,若以光電專業、安心漁業及教育體驗為主軸,來推動漁電共生是漁村創生契機,為社區增富、創造工作機會,又可推廣在地特色文化等互利共贏的綠色經濟。

台南市政府也在今年7月公開強調,將審慎評估所有綠能設置申請案件,並要求業者保障養殖工作者的工作權,避開所有環境敏感地區,限制業者僅可使用清水清洗太陽能板,確保不會造成汙染。未來若綠能業者可秉持原則且確實執行,「漁電共生」不失為一個可兼顧地方發展、產業發展與創能減碳之良方。

「漁電共生」設置示意圖。圖/台鹽綠能提供
「漁電共生」設置示意圖。圖/台鹽綠能提供
分享


文章轉載自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8/3345702

Copyright © 2018 by ScoreWay. All Rights Reserved.